公布编号 2A021

公布名称 光陆大戏院 Capitol Theatre

地址 虎丘路146号

价值综述
   原名光陆大戏院(斯文洋行建造),解放后曾作曙光剧场。鸿达洋行设计,钢筋混凝土结构,1928年竣工。平面成扇形。装饰艺术派风格,塔楼的造型更有代表性。内部装饰精美,楼座设包厢。
   Capitol Theatre. Designed by C.H.Gonda. Completed in 1928.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.  Art Deco style.

保护类别 三类

立面、环境保护要素 西立面;北立面

室内保护要素 空间格局

保护身份、公布机构及时间
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(沪府[1994]8号文件,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)

人文历史
   英国人在上海的文化活动,博物院路是开风气之初的一个地方。爱好戏剧的英国侨民组织了个“爱美剧社”,是英文“话剧票友”的译音。后来,剧社失火,索性在博物院路建起一座风靡一时的演出场所——兰心剧院,后来兰心迁往法租界,博物院路又没了演艺场所。正好斯文洋行翻造大楼,于是便在楼内建造了一座剧院补缺,名光陆大戏院,由英美商人开设。开业初主要放映英、美电影和演出西洋歌剧,舞厅和酒吧。
   1929年6月,由于经营不善,被远东游艺公司收购,增设有声电影设备,并与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签约,专映派拉蒙有声对白片,生意一时上升。不久,该公司又租用兰心大戏院。
 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光陆与大光明、大上海、夏令匹克、奥提翁等影院都是当时的头等电影院。当时光陆一直维持着最高票价。这与光陆的位置颇有关系。它位于英国领事馆附近,周围还有英国各洋行的高级职员宿舍和基督教青年会,客人的欣赏口味与收入都较高。光陆放映影片的艺术性也较其他影院高。
   1941年,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剧场被汪伪中华电影公司强行管辖,改名叫“文化电影院”。抗战胜利后由原业主收回,恢复“capitol”名称。
   1953年,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,改名曙光剧场,1956年,改为专门放映新闻纪录片的曙光新闻电影院。
   “文革”初停业,场子作为上海市外贸局礼堂,今称上海市国际贸易会堂。
   此外,1928-1937年间,投资商斯文洋行、设计单位鸿达洋行均进驻光陆大楼,1930年代中期到1940年代初至少有8家电影公司进驻该大楼,1930年代后期,也就是抗战爆发后,光陆大楼还进驻了不少各类商行。

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
heritage@huangpuqu.sh.cn